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优秀的演讲者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有理有据、富有感情和人格魅力。换句话说,一场优秀的演讲需要具有逻辑性和事实论据作为支撑,能够调动听众情感的变化,以及展现演讲者真诚、自然的个性和值得信任的品质。人既是理性也是感性的动物。演讲内容要尽量满足听众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内容结构和事实论据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举例子、讲故事和播放视频等方式来打动和感染听众,即在演讲中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3
你要的是深度,还是广度?
演讲者往往设法在很短的时间里阐述太多的内容,这是许多演讲都有的一个毛病。原因是他们在准备阶段缺少节制力,难以抉择哪些内容需要和哪些内容不需要,甚至通常情况下不会花时间去考虑哪些内容应该被删除,于是造成听众被动接收过量的信息而搞得一头雾水。
4
演讲是要深度还是广度?
期望在一个小时内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演讲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就需要我们设定一个切合现实的目标。如果你觉得自己应该讲得更有深度,那么必须要在广度方面做出一定的妥协。和在生活中一样,演讲中必须要学会选择重要的内容而(至少暂时地)放弃不重要的内容。
我们无法在演讲中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演讲内容过于丰富,我们就会想着如何在规定的时间里将它们全部讲完,这样做的后果不但会使听众失去倾听的兴趣,更会侵占本用来与他们进行讨论、互动和建立沟通的时间。记住,人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阅读、理解和处理图表等信息。
填鸭式地介绍过量的信息而不给对方时间消化是人们在交流中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我们可以通过删去和简化某些内容,从而腾出空间和时间让听众提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变得更加赤裸和自然,真诚地邀请听众一起参与到演讲之中。一旦在准备阶段就演讲的深度和广度问题有了明确的选择以后,就能够正确把握重要的内容,去除不必要的信息,为演讲的空间创造条件。
用好“故事的力量”
讲故事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够满足听众在逻辑、结构和情感方面的需求。人们往往倾向以叙述的方式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因为我们对记叙结构最熟悉。相较于朗读PPT上要点的做法,调动听众听觉和视觉系统分享的信息能够在其大脑里存留更长的时间。
说服他人的一个最常用的办法是使用巧言和智慧,这在商界中体现为公司领导在演讲中借助各种数据信息来说明问题和达到目的。但是,打动人的不仅仅是某些数据,更何况人们也并非总会那么相信它们。
除了理性以外还有其他促使人们做出某一行为的因素。问题的关键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情感与听众的联系起来,而故事就是最好的载体和工具。通过讲故事不仅提供了很多信息,而且还调动了听众的兴趣和情感。
5
寻找矛盾
一个从头到尾完全符合听众预期的故事称不上好故事,相反地,我们应该使听众在预期和现实之间不停地挣扎。挣扎着抵抗负面能够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生动活泼和富有意义,而具备这种特点的故事则更具说服力。
因此,故事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矛盾。矛盾是一种戏剧性很强的东西。从本质上来讲,一个故事需要体现美好的期望与无情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包含一股反面力量或者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出色的故事讲述者会这样描述关于应对反面力量的情景:使用较少资源艰难地完成一件事、下一个困难的决定、完成一项漫长的科学探索、不断地尝试与犯错等。
人们总是偏爱展示积极和美好的事物(它们实则很无聊)。但是作为故事的讲述者,需要先亮出问题,然后再给大家展示其解决办法。如果讲述的是如何与竞争对手对抗的故事,那么听众就会对你和演讲的内容产生兴趣。
6
制造“反差萌”
无论是设计图形还是构思故事,反差是一个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反差就是对比和突出区别—人们对其十分敏感,能够轻易地察觉。
在演讲中试着设计一些对比元素,比如之前与之后、过去与将来、现在与过去、问题与办法、冲突与和平、增长与消减、悲观与乐观之间的比较,将这些对比作为把听众领进故事中的一种自然手段,使他们对演讲的内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7
演讲中的故事原则
我们并非总拥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演讲,因此有时就忽略了使用故事。以下的几个步骤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好、更快地做好演讲准备:
明确问题所在,比如这是一个你们产品能够解决的问题。
明确造成问题的原因,举出与这个问题有关的包含具体矛盾的例子。
展示解决的方式和原因,提供解决上述矛盾的办法。
一般来说,这三个步骤就够了。首先介绍所遇到的问题,然后是如何解决它,其中需要使用相关例子支撑你的观点。记住,故事的发生应该是有顺序的:“首先发生了一件事,然后引出第二件事,再导致第三件事,依此类推。”摆出矛盾再介绍如何去解决它,这样能够方便听众跟着你的思路一同前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大脑具有储存包含情感元素的经历和故事的能力,而故事中的情感要素可以帮助人们更牢地记住故事。
做好断舍离
8
进行头脑风暴
就你的话题和核心观点进行头脑风暴,不需要做任何的修改。而筛选和编辑则是后面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数量很重要。在卡片或者报事贴上写下你的想法和观点,然后摆在桌子上或者贴在白板上。这些事情你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集体一起进行。
如果是团队一块进行头脑风暴,则不要评判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只需将自己的写下来并和他人的暂时摆在一起。在这个阶段,疯狂的想法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们或许可以演变成更加实际和强大的支撑。
9
梳理和修订
现在才是编辑和修订的时候。此时你要有节制,不要把所有内容都涵盖进演讲。毫不留情地删减那些无关的内容吧!如果顺利,你会最终汇总成三四个明确的类别分别支撑演讲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其余无法归类的就果断删除吧。
最经典的故事结构是分三步走的,我发现将演讲内容分成三部分来支撑核心观点十分有效——带领听众进入一次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旅程。每一部分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共同为演讲的核心观点服务,这可谓是最经典也是最有效的组织方法(该技巧同样适用于演讲)。
在设定好组织框架以后,你需要再次调整内容,确保做到简洁明了。但是现实中的大多数演讲者喜欢做的是涵盖过量而不是过少的信息。裸演说意味着需要排除一切与演讲的中心思想无关紧要的内容。修订是一个不断做减法而不是加法的过程。
10
画出演讲大纲结构图
既然已经明确了一个清晰的主题、一个需要表达的核心的观点,以及两三个内容翔实得当的部分(包括数据、故事、引用和事实等),那么现在可以开始考虑设计演讲的大纲结构了。
如何才能将观点和想法通过视觉化的手段呈现出来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呢?你可以将先前写在纸上的文字想法转化成图形,画在草稿本或者报事贴上,经过制作,它们最终将变成高质量的照片、图形图表和名人名句等等。
11
PPT简单一点
设计完演讲内容的大纲并画出结构草图后,许多文字内容已经被转化为图形。现在是时候将那些草图通过一些常用的PPT软件进行设计了。记住,在制作PPT时,你要严格限制自己使用软件的功能,尽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设计出简单、清楚和吸引人的PPT上。
演讲当天要做什么
12
提前到场检测设设备
演讲者有必要提前到达演讲会场,检查相关设备。
在播放PPT时,除非是在大会堂或大型宴会厅等类似地方,否则尽可能把灯都打开。演讲者是不可以在昏暗的情况下进行演讲的,即使那样更便于听众看清他的幻灯片内容。
如果允许调整房间的布局,那就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尽可能把房间环境布置得亲密和轻松一些,并且划定演讲时固定的活动区域。此外,还要把听众的座位尽量靠近一些,确保他们之间不存在物理上的障碍。如果发现讲桌被放在了舞台中央的位置,要么把它搬走,要么改放在房间的一侧。
13
鼓励听众前排就座
在演讲开始前,我会要求听众尽量往前排就座。随着他们对我的请求做出无意识的反应,现场气氛也变得融洽起来。听众提问热情高涨、讨论激烈,还不时迸发笑声,我和听众以及听众之间也即刻建立起了更加紧密的关系。相反,如果听众坐得比较分散或者在离得很远的位置,那么上述情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其实,作为演讲者本人而言,固然希望听众能够坐得离自己近一些,但也希望听众之间互相靠近而坐。只要有可能,我们可以把房间最后几排座位的入口处堵住,或者友好地要求后排的听众靠前就座,尽量把听众集中在一起。
在较大的房间为相对较少的听众做演讲时,则尽可能地将他们安排在靠近演讲者的位置就座,这样更有利于进行直接的沟通和建立紧密的关系,听众也会产生更加亲密的感觉,从而更加投入于演讲。
14
演讲前与听众简单交流
初级演讲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在等待演讲开始前的一段时间里与听众保持距离,即不与同样在等待演讲开始的听众进行交流,浪费了一次很好的沟通机会。
当然,我们没法与所有听众一一进行交谈,但是即使只占一部分,他们也会觉得演讲者很放松,也很高兴来听演讲,并且最重要的是听众体会到了被重视的感觉。
在和听众进行交谈时,我们可以倾听他们的故事,从而观察并了解他们的痛苦和遇到的挑战,这些可以在随后的演讲中作为引子为演讲内容和核心思想服务。这就是说,演讲前与听众进行简短的交流和闲聊能够对演讲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听众具体化,即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关系转变为与你交谈过的听众,从而使我们感觉更加自信和放松。你在演讲开始前的30分钟里就和听众聊成一片,这会让你比站在幕后等着上台感到更加放松。换句话说,正式上台演讲是对先前台下与听众交流和沟通的一种继续,而不是像有些演讲者那样在焦急的等待中被叫到名字,然后跃然出现在台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